精神病监护人补贴什么时间下来
精神病监护人补贴,下来的期限并不是固定的,因区域和具体政策而异,以北京为例,北京已经打造了紧急精神障碍病人监护人看护补助规范。
1.当监护人履行了看护管理责任,且病人未发生肇事肇祸行为时,监护人将获得政府发放的补贴。这笔补贴一般是每月发放一次,具体发放时间或许会依据当地财政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的安排有所调整。
2.监护人需要向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提出申请,并经过居住地村居委会和卫生、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的基层员工一同审核,一旦审核通过,补贴将按月发放至监护人的指定账户。
因此,精神病监护人补贴的发放时间主要取决于申请步骤的进展和当地有关部门的工作效率。
2、精神病监护人补贴申请步骤
精神病监护人补贴的申请步骤相对明确。
1.监护人需要向病人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提出申请。申请时,应提供病人的诊断证明、监护人的身份证明等有关材料。
2.由居住地村居委会和卫生、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的基层员工一同对申请进行审核。
3.审核过程中,会核实监护人的看护管理责任是不是履行到位,与病人是不是发生了肇事肇祸行为,若审核通过,监护人将获得每月200元的看护管理补贴(以北京为例)。
整个申请步骤需要肯定的时间,因此监护人应趁早了解有关政策,并筹备好有关材料,以便顺利申请到补贴。
精神患者犯罪的责任断定
精神患者犯罪的责任断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依据刑法规定,精神患者的刑事责任问题被区别为三种状况:完全的精神患者、间歇性的精神患者和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患者。
1.对于完全的精神患者,即不可以辨认或者不可以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患者,推行了刑法规定的害处行为并导致风险结果的,不负刑事责任。
这是由于这种精神患者缺少犯罪构成的主观要件,没办法分辨是非、判断善恶与控制我们的行为。因此,他们在犯罪时谈不上故意或过失,没主观上的罪过。
2.对于间歇性的精神患者和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患者,他们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而在发病期间犯罪的话,则可能不负或减轻刑事责任,这需要依据具体的医学鉴别结果和犯罪情节来判断。
3.刑法规定,要确定一个人是不是为完全的精神患者,需要经过法定程序进行鉴别,这一般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医学鉴别,并由鉴别人写出鉴别结论并签名,医院加盖公章。
找法网提醒你,如此的规定确保了精神病鉴别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为精神患者犯罪的责任断定提供了法律依据。